龙舟赛背后的故事
六月阴晨初转晴,孟村湖畔正排兵。
欲挥长楫只听哨,唤醒金龙须点睛。
白浪飞花锣鼓震,彩旗映水号声鸣。
端阳盛事添歌舞,族裔难分笑语盈。
随着本届龙舟赛的圆满落幕, 我们在一片欢呼声中也听到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其中有几则分享给大家。
端午龙舟节除了持续一天的激烈的水上赛事, 还有中午时段精彩的多元化文艺表演, 其中最吸人眼球的莫过于中国功夫。 这个早上湖边的舞龙队伍摇身一变成了舞台上的武术高手, 他们中间最小的只有四岁半, 最大的也不过十二岁。他们在秦师傅的带领下舞得虎虎生风, 博得台下观众的一阵阵喝彩。 当主力队员Eric Zhao 单独上场时, 观众更是被惊艳到, Eric 一袭红衣, 身手不凡,一双黑黑的大眼睛炯炯有神, 从丹田深处发出的怒吼更是震撼全场, 当他娴熟地完成了一系列的旋转跳跃动作之后,在做腾空侧摔的时候脚却意外受伤,但没有人看出任何异常, 因为他仍然坚持完成了最后的鲤鱼打挺的高难度动作, 最后平静地行礼, 从容下场。 到了后台, 他的疼痛再也无法忍受,当场倒下,随即被送往医院。拍片子诊断,他的脚是跖骨骨折… 12 岁的他竟能忍受如此巨大的疼痛, 并坚持表演完最后一个动作, 请问这种敬业精神, 谁能不为之感动? 对于Eric 来讲, 舞台比天还大。衷心希望Eric 能早日康复, 重返舞台。
王医生是孟菲斯的一位家庭医生, 她利用自己少有的休息日,加入到我们龙舟赛志愿者的行列。 比赛前一天, 王医生就帮助志愿者总指挥罗澎布置舞台, 工作长达五个小时。 比赛当天,王医生在第十号帐篷做紧急护理工作,从上午九点一直服务到下午三点半。 她细致入微,事先想到了很多不同的突发情况,自带了很多药品。这一天她接待的来访者中,有不小心划破手的, 有脚受轻伤的,有一位玩风筝跌倒的少年,还有一位坐在地上被火蚂蚁咬了的女童等等。他们坐在高凳子上,王医生半蹲下用酒精为他们消毒,做各种清洁,再根据需要使用她带来的各种外用药品,比如止血贴等等。每个来寻找帮助的人都对王医生充满感激之情, 无不被她的温柔呵护和爱心所打动。王医生为人低调,不愿留下全名,她是我们的白衣天使。
孟村有一位陈爷爷,他是孟菲斯华人社区的前领袖陈江的父亲。五年前陈江和另外一位孟城精英陈玮不幸在一场坠机事故中遇难。陈爷爷几年来忍受丧子之痛, 默默帮助儿媳抚养一对年幼的孙子孙女。此次龙舟赛在群里公开招募志愿者,陈爷爷积极报了名,打电话联系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他是谁, 只感觉声音苍老,怕体力不支, 就询问了年龄,他回答:不小了,但是身体好,能搬东西,能干体力活儿,而且还有卡车可以贡献。后来才知道老人家就是陈江的父亲, 今年八十一岁。 那天陈爷爷早上六点就冒雨来到农场, 正如他在电话里所讲,手脚不停地忙完了一个小组又去帮另一个小组,他老人家好像把对儿子的无尽的思念全部化作了无私的奉献, 因为他知道, 要是陈江还在, 他一定会这么做的。看着老人家清癯的背影, 让人既心酸又敬佩… 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一生平安。
每一次社区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身背大炮筒在人群中穿梭, 用镜头记录下一幕幕美好的瞬间。 他就是我们孟城多才多艺的摄影家王定。 龙舟赛上王定一如既往地为大家义务拍照留念。为了拍摄下这宏大的场面, 他动用了自己的无人机, 无人机在空中拍下了一段段比赛现场的视频, 不料突然间, 无人机从空中坠落,直入深深的湖底。 无人机连同它记载的精彩赛事一起交给了湖水。不过笔者刚刚得知王定大师并没有灰心,他得到农场和社区的支持,并很快组成了一支小小的无人机打捞队,正在想尽一切办法拯救龙舟赛事珍贵的录像资料。 让我们祝他们好运,请大家拭目以待。
龙舟赛的成功,归功于百余位大大小小的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从赛前准备到比赛当天, 我们有不下二十个志愿者小组, 分担不同的职责岗位:从运送桌椅到搭建帐篷, 从舞台布置到登记注册, 从分发赛队T恤到义卖瓶装水到清理现场,志愿者们牺牲个人和家庭的时间投身于社区服务, 并且默默无闻。一位名唤王瑞山的志愿者, 孩子来参赛自己不能亲自接送, 需朋友帮忙,也没有时间回家给生病的太太做顿饭,因为他一直在赛场忙前忙后做义工。
施先生家住密西西比,原并没有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但活动一结束,他们一家四口便都留了下来,自动帮忙收桌子收椅子收帐篷,施先生手臂脱臼,还在康复中,仍尽其所能地辅助着。施先生夫妇的两个孩子是Lorraine Shi 施宇晴和Brendan Shi 施宇恩。 像这样默默无闻的义工,仅在六月一日当天, 就有一百多位,有的甚至都没有留下姓名。正如一位义工所说:我们都是可爱的小人物,但聚在一起能成大事儿!
今年的准备工作可以说是从去年龙舟赛结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 它包括策划, 联系, 组织, 设计, 募捐筹款,媒体广告,节目设计等等。比如罗澎,千方百计为中心省钱, 寻遍国内商家,定制会场需要的各种标语旗帜和运动员的T恤衫, 还要一遍遍地联系运货商, 保证按时到货。再比如曹津,为准备义卖从构思,选货,采购, 摆摊,到定价,包装,收款,记账,算账,再到后期繁琐的理货盘货,打包仓储。龙舟赛的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志愿者们台前幕后的汗水和心血。如果说比赛当日是扣人心弦的战场, 那么比赛前后的准备和收场就是一条条看不见的战线。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次活动中, 涌现出一大批积极活跃的年轻志愿者, 他们大部分都是在美国生长的第二代华人,最小的只有五岁半。难得的是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龙舟赛活动,为社区奉献出自己的时间和才华。他们的中文也许不是那么流利, 他们的待人接物也许还有些生涩, 但是,几乎在每个服务小组, 我们都能看到他们年轻的面孔和洋溢的笑容。他们在叔叔的指挥下搭帐篷,插刀旗,在阿姨的引导下分发手环, 卖纪念品。仅卖水组就有多达二十名的小志愿者。 今年活跃在舞台上的两位主持人就是年轻的Sisa Wang 和原田纳西小姐(青少年组)Annie Zhao. 她们同时还在广播站轮流帮助蔡金良现场直播,她们的青春气息感染了整个赛场。
我们的下一代正在继承华人的义工精神和优良传统。这次龙舟赛不仅把孟城的不同族裔和各种文化用四条龙船和一个露天剧场给维系在了一起,它更充分彰显了我们孟城华人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谁说海外华人不抱团? 我们的龙舟赛就是一个最响亮的回答。 不是赛事的输赢, 也不是得奖名次,是我们的社区精神, 我们的后继有人,这才是我们的骄傲和信心,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希望更多的朋友走出来, 成为社区志愿者。
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年,志愿者们, 为2025龙舟赛, 各就各位…
龙舟节报道组
文:紫薇 / 编辑:Wen
图:社区摄影师友情提供